大家好,我是洋洋。
從本期開始,我們將進入組合篩選篇章。
在挑選主動管理型基金的時候,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看基金經理。還記得2019年3月份一天之內大賣700億的爆款基金——“睿遠價值成長”嗎?該基金大賣的原因就在于其明星基金經理——付鵬博,曾經在執掌“興全社會責任”期間,創造了9年434%的收益,其復合年化收益率達到了20.02%,列同期存續的產品1/208,常常被人稱為”中國的巴菲特”。
基金經理真的有這么重要嗎?本期我們就來聊聊。
(一)投基金就是投人
從一定程度上講,投資就是投人。無論是公募還是私募,從客戶的角度來講,就是客戶信任某位基金經理,然后把錢交給其打理。最終是賺了還是虧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基金經理的投資水平。好的基金經理可以讓你的財富在牛市增值、熊市抗跌,而差的基金經理可能會造成你資產的大幅縮水。
因為主動管理型基金的業績無非就是基金經理每一次面對市場時的風控能力、分析能力和決策力等綜合能力的外在體現。
因此,你想把自己辛苦賺來的錢交給什么樣的人管理,這是我們應該重視的問題。
(二)優秀的基金管理人應具備的品質
優秀的基金管理人,他們身上普遍都有一些特質:
1,快速學習能力
投資是一門涉及面很廣泛的學問,囊括各行各業、各類資產,同時還有新的投資產品不斷衍生,這就要求基金經理有廣博的知識、快速學習的能力,從而才能在紛繁變化的市場中做出敏捷的判斷和反應。
2,善于獨立思考、有客觀判斷力
通常來講,好的基金經理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善于獨立思考的、有客觀判斷力。優秀的基金管理人都有著驚人的決斷力,思路非常清晰,敢于“與眾不同”,心態平和淡定,能夠批判性的看待任何問題。比如投資大師巴菲特,在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行業大漲的時候,能夠頂住外界壓力,堅持自己的價值投資理念,清晰的劃分自己的能力邊界,不懂的不做,從而躲過了之后爆發的“互聯網泡沫”。而他所持有的傳統行業股票,在“互聯網泡沫”期間依然是獲得了穩健的增長。
(三)普通投資者應注重基金經理的哪些要素?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我投的這個基金經理,我也不了解他是什么樣的人啊,平常又接觸不到。不像研究員,平時能夠拜訪基金經理,私下也可以作為朋友去做投資交流。像我們這樣的普通投資者,應該如何利用市場的公開信息去判斷這個基金經理到底靠不靠譜呢?
在基金經理的公開信息中,我們認為投資者應該重點關注以下四個方面:
1,基金經理的履歷
一般而言,可以重點關注其過往研究經歷及是否頻繁換工作。首先,一個優秀的基金經理是要懂得在牛市熊市分別怎么應對,我國一輪牛熊大概是5-7年,因此基金經理的從業年限在5-10年為佳。其次,不宜頻繁更換研究領域。因為從事投研工作久了,就會對某些專業領域形成系統性的觀點,對市場和政策的敏感度就會比一般人更高,分析時就會有自己獨到的思路。如果一個基金經理頻繁改變其研究領域,那么,其必定很難在一個領域中成為專家,對市場的判斷力也難以得到信服。另外,跳槽頻率不能過高。頻繁跳槽會使得其管理的產品頻繁更換基金經理,因此,基金風格不穩定、業績不穩定等問題也將隨之而來。
2,基金經理的業績
關注基金經理是否有長期穩定的盈利記錄,包括現任、前任的基金表現。投資不是說學歷很高、有幾個含金量高的證書就可以做好的,而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市場可謂瞬息萬變,市場的風格、投資的理念、操作的手法等等,都在很快速的變化著,這就需要基金經理有非??焖俚呐袛嗔蛻兞?。
我們在關注其絕對收益(實實在在的收益)的同時,也要關注相對收益(相對基準的收益)。因為基金的表現在牛市和熊市的表現差別較大,如果只看到了基金經理在熊市的業績為負,沒有和其他基金對比,那么很有可能會錯過一位優秀的投資人。因此,我們不僅要關注其絕對收益,也要和同類基金的其他基金經理做比較,選擇不同區間表現排在四分位靠前的基金經理。
3,基金經理的市場觀點
除了每一個季度報告披露的觀點以外,我們還可以關注媒體采訪。這樣就可以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思路與風格,以及他做出市場判斷的主要依據是什么。另外,我們說投資需要“知行合一”,我們也需要去看這位基金經理是否言行一致,是否真的按照他的思路去做資產配置和調倉行為。說白了就是,基金經理怎么看,跟著他也是這么去做的,最后業績好的原因也正是因為他這么做才實現的,這樣的基金經理就比較靠譜。
4,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數量
對于指數型基金那就不用擔心了,對于主動管理型基金就屬于比較耗費基金經理精力的產品了,需要實時關注市場的一切動態,及時調倉換股,這就要求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不宜過多,不然負荷過重,無法及時兼顧到每一只基金。建議最好不要超過5只。
好了,本期的課程就到這里,我們下期再見!
邊學邊賺,就在好買商學院!想要更多投資干貨,700+節系統理財精品課,實戰訓練營和交流群,以及投資理財工具箱,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好買商學院”(howbuyIE),教你聰明地投資!